一、关于选题
科学研究始于发现问题。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成为课题呢?简单地说,课题一定是问题,但问题则不一定是课题。选题是衡量一个研究者研究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它需要研究者有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果断的判断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发现、分析、选择问题的能力。
(一)选题应遵循的原则
1.选题时要审度自己的主观条件。主观条件指研究人员的知识、能力、经验、专长及其团队的能力等。此外,在主观条件中要特别强调的就是研究者的学科优势。在课题申报中常常出现舍近求远,不考虑优势,比如一个学历史的人要选物理方面的课题去研究就不太现实,得不偿失。
2.选题时要审度自己所面临的客观条件。客观条件指研究工作者及其所在的单位能为研究提供的设备、经费、时间、研究对象及资料等,特别强调的就是研究者所处的区位优势。比如,作为云南省的教育理论科研工作者,在确定自己的选题时就应该充分考虑自己的区位优势:边疆、少数民族、贫困、山区等特点。如我们不选沿海的课题去申报,就可以在课题申报中避开和他们的竞争,另辟蹊径,独树一帜,使自己的研究在国内取得一席之地。相反,在基础理论等方面,我们所拥有的条件则无法和发达地区相比。
3.要遵循需要性原则。一是指教育教学实践的需要,另一个则是指教育学本身发展的需要。就中小学幼儿教师来说,一定要解决好教育教学与科研两方面的问题。
4.要遵循科学性原则。选题时凡被科学实践证明是错误的课题就不应该去选。要选择具有普遍性、能够揭示教育科学本质的题目去研究。
5.要遵循创新性原则。课题的创新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选题的创新性并不是完全是由问题的新旧决定的,也不在于前人在这个问题上作过多少次重复的研究,重要的是研究者是否能把握课题的本质内容,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
(二)选题中常见的问题
1.选题大而空。由于选题太大,涉及面较宽,论证及研究就难以面面俱到,难以深入细致,只能泛泛而谈。如中小学生的减负问题、中小学的素质教育问题、高考中考的改革问题、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问题等都是我国教育亟待解决的十分重要的现实问题。这些课题涉及到社会文化观念、教育价值观念、社会用人制度、就业形势、教师素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办学条件、传统文化、招生考试制度、教育制度等诸多方面,上述中的任何一个子系统都可以自成一个大的研究课题,可见仅凭几个人的力量完成这样的课题是不现实的。
在实际生活中,一些人还常常犯贪大求洋的毛病,不对课题进行限定,即使限定了也是动辄冠以“全国”、“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云南省” 等等。好像题目越大就越可能立项似的,殊不知专家在评审时不仅要看你的选题,还要看你的研究条件。一个以教学为主要工作的一线教师哪里有这么多时间及其他条件去完成那些太大的课题。
2.选题不切实际,盲目跟风。指研究者不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常有跟风行事的现象发生。社会流行什么就研究什么,什么问题热就研究什么,导致课题的大量重复,造成研究效率的低下。
3.选题仓促。多数业余教育科研工作者一般是凭兴趣或者是因为要评职称、评奖或者因为领导要求才搞研究的。他们没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对于科研课题没有深入的思考。一旦有机构提供科研课题申报的机会,就在短时间内凭感觉“随便”选一个题,在短时间内将申报表填好上交。其结果就会出现选题不当、相关研究贫乏、技术路线粗糙等一系列问题。
二、教育科研课题的论证技术
(一)课题的性质和类型
一般而言,科研管理部门都会定期发布自己的课题申报指南,对相应课题的性质做出规定和说明。如所选课题的学科门类(哪一个学科);课题类别(重大课题、重点课题、规划课题等);研究类型是属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综合研究中的哪一种?或者是其他类型的研究等。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述评
不少申报者在填写此条目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对课题相关研究略知、胡编乱造者有之……。那么,要如何才能填好此目并有助于你所申报的课题立项呢?本条目实际上是对相关研究的高度概括,是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述评。弄清楚相关研究的现状,相关研究的恰当之处是什么?不足之处是什么?有何争论?然后为我们的研究找出理论的依据和突破点。一些教师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仅列了一些材料,国内外的一些著作,研究的一些观点,就是没有评论。旁人就不知道你的观点是什么。没有评述没有比较,这是不合适的。因此,填表时既要有述还要有评,要评述结合,就是说观点要和材料统一起来。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进展到何种程度了,存在的问题是什么?需要我们在哪些方面进一步的往下研究?如此,它既可以向评审专家表明你已经掌握了相关研究的动向,同时又可为自己今后的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在述评中,我们评价要客观,实事求是,不能夸大其词。在对国内和国外的研究进行了评述以后,说明你的立项依据,相似的研究你可以换个角度来继续你的研究,比方说在方法上和视角上,前人做了比较研究没有作追踪研究,或者说他们做了面的研究了,没有做个案研究,我们都是可以做他们没有做过的,但不要动不动就填补空白或重大创新。
要使评价达到科学与客观的目标,在评述的时候,一定要对相关的文献进行检索,在检索的过程中,要把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反应到我们述评的中来,我们述评的时候不要面面俱到,但一定要把重要的,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反应上来,从主体上要把现状表述一下,然后把重要的成果和重要的一些观点,作为例子进行评述就够了,而且表述要简洁明了,不要展开得太多。
(三)课题的目的、意义和价值
填写此栏的关键就是要实事求是,把握好评价性语言的度。具体而言,就是要先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勾画出研究的基本轮廓,交待课题产生的背景;进一步说明课题研究的理论及实践依据;用“本研究的目的是……”直接点明课题的研究目的。进而说出研究的价值所在。如课题研究在理论方面可否完善、突破或者校正某个教育理论;在实践中可以解决哪些具体的问题等。
在教师的课题申报书中,有以下几种模式是需要改正和注意的。
1.对前人的研究说了很多,列了很多的材料,最后有一句话说:“这都是需要我们重新研究的”。
2.通过把材料罗列了很多以后,又提出:“这些研究,特别是国外的,都是不符合我们国情的,需要从我们国家的角度重新研究。”
3.由于缺乏相关研究,自己对所选课题又知之不多,于是他在这里说了很多无关的话,最后有一句话说:“我这个研究,国外研究的不多,国内则没有人研究,它填补了这个领域的空白,是重大的创新!”
这些表述向评审专家充分地暴露出你的设计失误之处。
(四)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研究目标是由选题本身决定的,在填写此目标时,只要根据研究课题的基本要求,把主要的目标简明扼要地列出来就可以了,不要写得太多,以免画蛇添足。
在实践中,常常发现不少申报者把研究目标写得大者有之、把不相关的目标填上者有之……这些做法都不合适。因为你确定的研究目标如果过大、过多,评审专家就会看你的研究条件有没有保障?一些申报者甚至错误地认为,自己确定的研究目标多而大就能引起评审专家的好感,选题可能就容易通过;其实适得其反,你想面面俱到,其实可能面面不到。这除了让人感到你这个人做事文不对题、不得要领之外,没有任何好处。
2.研究的内容。研究内容就是把研究的问题进一步细化。填写此目时,只需要把每个研究内容用一两句话简明扼要地列举出来就够,不要展开得太多。原因是你的研究的内容展开得太多,显得繁琐,专家可能没有时间细细地去看,但在陈列内容时,一定要条理清楚、主次分明,但不要繁琐如:内容一、内容二……。在本级标题最多再有一级标题如:1、2……就够了,建议不要再有三级标题(1)(2)等。实践中,有申报者还填写出第四级甚至第五级标题来。如果说,你的研究已经到了这个层次,说明你的研究已经基本接近尾声,你的申报课题的主要目的在于为你的课题找个出身、找一点课题经费,这是可以的。相反,如果你对选题的研究不够深入,而将研究内容列到三、四级目的是迎合评审专家,那么,效果也是适得其反的。
3.主要观点。由于教育科研管理的部门不同,要求填写此项的内容有所不同,一些单位要求写研究的主要观点,一些单位要求写研究假设。实践上对这两个内容的填写都大同小异,但用“研究假设”比较符合科学研究的规范,用这个词比较恰当一些。
具体填法,实际上主要还是列举你的基本观点就可以了,也可以列成你对这个问题新的看法是什么?主要的观点是什么?因为假设也就是你将来所要证明的东西,你要证明的东西也就是你所要想的东西。在这里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研究假设的描述最好用陈述句、不要用疑问句、反问等句式。
4.创新之处。关于创新之处的填写前面已经谈到要客观、具体、简单明了,不要言过其实。
(五)研究的思路、方法、路线和步骤
研究的思路主要要求说明你的课题如何开展,怎样才能达到研究的目的的问题,也就是说,你采用什么教育科研方法和途径,才能完成课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