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既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现实问题。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他指出:“如果领导干部弄不清‘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如果‘四风’问题蔓延开来又得不到有效遏制,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党和人民群众隔开,就会像一把无情的刀割断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他强调:“要牢记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真正同人民结合起来。”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树立群众观点、强化群众立场、坚持群众路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开拓前进,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一、时刻不能忘记 “为了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 “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弄明白,党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并且强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党的初心和使命,深刻回答了“为了谁”的问题,告诫共产党人时刻不忘一切为了人民,始终坚定自觉地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
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根和魂。党从诞生起,就旗帜鲜明地把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定为自己的根本宗旨。我们党98年的光辉历史、新中国70年的光辉历史充分证明,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义无反顾地向着这个目标不懈奋斗;也正是这一初心和使命,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带领人民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记人民群众是我们的根和本,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坚持人民至上,从内心真正热爱人民、敬畏人民,坚定群众立场,强化群众观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工作导向,心系群众、服务群众,努力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发展好、实现好、维护好。要保持赤子之心、深怀爱民之情、恪守为民之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把工作做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牢记“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不断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检验各项工作的成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在认真倾听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的同时,要经常认真检视反思,找一找在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群众感情、服务群众方面存在哪些差距,及时校准偏差、予以改进。通过这些,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正做到与广大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二、时刻不能忘记“依靠谁”,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必须相信人民、依靠人民。” “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 “中国共产党必须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克服困难、赢得胜利。”“时刻不忘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我们胜利前进的不竭力量源泉。”“人民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只要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 强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人民群众有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只有始终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之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党的力量源泉所在,深刻回答了“依靠谁”的问题,告诫共产党人时刻不忘一切依靠人民,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
人民是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真正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变革、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决定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坚持唯物史观,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是中国共产党与此前中国各种进步政治力量不同的立场和品格。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紧密团结群众,是我们党的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不管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发展时期,人民始终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我们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每一个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都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越是接近这一目标,形势就越复杂、任务就越艰巨、矛盾和困难也越多,必须紧紧依靠全民族、全体人民来实现,必须凝聚起全民族、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离开了人民我们就会一事无成。要坚定不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方法,把智慧的增长和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之中。处于火热实践第一线的群众对事物的观察、对情况的了解更细致、更透彻,群众自己的创造最鲜活、最生动,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解剖麻雀,发现典型,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真正悟透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把群众的实践创造作为源头活水,真正从群众中汲取智慧,不断开阔工作视野、完善工作思路,推动工作创新发展。要在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充分激发蕴藏于人民群众中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发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心勠力,苦干实干,共同推动伟大事业向前发展。
三、时刻不能忘记“我是谁”,始终践行党的根本宗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爱戴的根本原因。”多次强调党员干部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牢固的公仆意识践行初心,永远铭记人民是共产党人的衣食父母,共产党人是人民的勤务员,永远不能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疾苦。”“开展这次主题教育,就是要继续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具体落实到行动上,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信心,筑牢党长期执政最可靠的阶级基础和群众根基。”他还强调:“无论在哪个方面、哪个部门、哪个地方工作的党员干部,首先要明白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第一目标是为民谋利,始终把党和人民放在首位,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本领,切实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党的最高价值取向,深刻回答了“我是谁”的问题,告诫共产党人时刻牢记、自觉践行党的宗旨,永葆政治本色。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98年来,无论世情、党情、国情如何变化,我们党始终坚持并忠实践行这一根本宗旨。也正因为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始终坚持并忠实践行这一根本宗旨,我们党才真正获得了人民的支持、拥护和爱戴。历史充分证明,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以真挚的人民情怀滋养恒心,在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要时刻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第一职责、第一目标,牢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强化 “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努力学习,特别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要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保持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奋斗姿态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勇于担当负责,积极主动作为,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百折不挠、锐意进取。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工作落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要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主动投身到各种斗争中去,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在矛盾冲突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在危机困难面前敢于挺身而出,在歪风邪气面前敢于坚决斗争。要坚守人民立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自觉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要正确处理公私、义利、是非、情法、亲清、俭奢、苦乐、得失的关系,任何时候都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坚决守住底线、不越红线、不碰高压线,清清白白为官、干干净净做事、老老实实做人,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总之,要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把初心和使命落实到本职岗位上、一言一行中,尽心竭力、担当尽责、无私奉献,用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赤诚。